李同學
拔萃女書院 中五
「一心,你怎麽了?」「我在想剛才我到底有沒有把儲物櫃鎖好?」放學的我們就像脫籠的鳥兒,歸心似箭,一個勁兒往校外去,結果上了巴士我才突然懷疑起來。「反正你也沒甚麽值錢的玩意兒在裏面,鎖不鎖也不要緊吧!」同學揶揄道。鎖,還是不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這隨處可見的鎖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我的思緒不禁飄遠……
鎖,首先意味著隔離,分隔出鎖內鎖外兩個天地,鎖外的壞侵不入,鎖內的好存的住,可見鎖具有保護的功能。這份保障不僅對物品來說極其重要,於人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每當我遇到煩心事時,我便愛把自己鎖在房間裏,塞上正播放著輕音樂的耳機。霎時間,憂慮、鬱悶、苦惱、哀愁……一切負面情緒都隨之被我鎖在了門外,而門內是只屬於我的桃花源。再想想,那些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心中又何嘗沒有一把鎖來守護自己的一方清純呢?東晉文豪陶淵明因看不慣當時官場上的阿諛奉承、同流合污的不良風氣,寧願辭官歸隱,也「不為五斗米折腰」。他這份嚴守初心、遺世獨立的勇氣,可謂是難能可貴,他自然也成了後世的精神楷模。如此看來,鎖有益。
鎖,還意味著距離,你我各有一把鎖,彼此都窺不透彼此藏在鎖後面的世界,於是乎神秘感應運而生,鎖又有益了。你也許會納悶:這算哪門子好事?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在人際關係特別是兩性相處之中,神秘感總是吸引對方的一股魔力,「解鎖」意欲越高漲,感情升溫越迅速。而相比之下,不少夫妻所謂的「七年之癢」,也不過是「解鎖」遊戲結束了,完全坦白帶來了枯燥乏味。因此,「上鎖」就是給關係上防腐劑。不過,如何恰如其分地保持神秘,不會因為過度「上鎖」而適得其反,那又是另一問學問了。
當然,鎖好比硬幣,有正面也就有反面。鎖不見得全有益,有時也會有害。比如,挑戰來了,你心生膽怯就自我否定說「我不能,我不行」,這句話把你牢牢地鎖在原地,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不得進步。又如,新一代想改革創新,老一輩因循守舊總反對說「這不合傳統,那不合規矩」,這句話把新一代牢牢地鎖在前人走過的老路上,毫無改變。所以說,鎖要是成了禁錮的種子,哪會結出甚麽好果子,只能開出惡之花!
鎖有時還是封閉的代名詞。一個人長時間不與外界接觸交流,就容易變成只有一孔之見的井底之蛙。一個國家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久而久之便會積貧積弱,落後於人。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自守,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這過分的盲目自大,真是為中國鎖出了接二連三的戰敗、喪權辱國的條約等無盡的後患啊!若果清政府能夠早點醒悟過來,自願「解鎖」,以謙虛、開放的心態向他國取經學習,也許歷史就不會留下這慘痛的一頁。
「以刀殺人,非刀之過。」鎖亦如此。畢竟鎖是造物,於人有益,那是使用得當的結果;於人有害,那也是人出了問題,鎖何罪之有呢?想到這裏,我半玩笑半自嘲地回應同學道:「鎖從來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這小人要偷你東西,你防不住他;這君子則非禮勿動,你防他又是多餘。唉,確實是鎖不鎖也不要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