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必知的DSE中文卷一答題禁忌!附閱讀理解應試策略!

一年一度的DSE中文科考試即將開考,博學老師爲考生們總結了以下針對卷一甲部、乙部的考前建議,幫助同學們應對閱讀理解題目時更加遊刃有餘!

【DSE中文考試卷一時間管理建議】

答卷時間共計1小時30分鐘:

甲部(指定閱讀篇章)最好控制在20分鐘之內完成;

乙部(白話文部分)最好控制在40分鐘之內完成;

注意:將文章瀏覽一次就可以開始動筆做題,做題的過程之中再重回原文找所需要的信息。不要把太多時間浪費在反覆閱讀文章,因爲第一次瀏覽文章時未必能掌握全文要義,沒必要一開始就咬文嚼字,不然時間會不夠用。)

乙部(文言文部分)預留25分鐘完成;

(注意:很多同學會在前面耽誤太多時間導致文言文的作答時間不夠用,最終由於時間過於緊迫,無法冷靜作答。因此,考試時的時間管理很重要,充足的作答時間可以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的得分率。)

最後留5分鐘進行檢查,避免一些低級錯誤。

(注意:在做完乙部後一定要在最後5分鐘的時間內檢查清楚有沒有填漏答案、填錯答案這類低級錯誤,以及一定要見到「試卷完」的字眼以防止漏做題目的情況。)

【卷一考前提示】

一、審題/扣題很重要

千萬不能犯答非所問的低級錯誤,導致分數白白被扣。

例一:題目要求考生對比A文與B文,並寫出兩篇文章觀點的不同之處,考生卻寫成了相同之處。

例二:題目有提示答案多於一個選項,結果考生只選了一個選項。

例三:題目要求考生摘錄原文作答,結果考生沒摘錄,用了自己的話作答。

例四:題目要求考生舉生活中的常見例子作答,考生卻用原文所出現的例子作答。

二、甲部(指定閱讀篇章)解題建議

很多學生在看到甲部的題目之後,第一反應是回憶曾經做過的題目以便使用相同的答題套路進行作答。實際上,不同題目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這樣做可能弄巧成拙,最終失分慘重。

建議學生將應對甲部題目的心態調整成與應對乙部閱讀理解時一樣的心態(將甲部題目看作是沒有原文的乙部閱讀理解題),學生需要對原文足夠熟悉,不可生搬硬套。

三、乙部(白話文部分)解題建議

1.段落大意題不要在一開始就做。

學生需要掌握全文內容才能做好這一類的題目,但學生在第一次閱讀全文後對整篇文章還沒有充分的認識,應該通過做其他題目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後才回來做段落大意題,既能提高準確率,又不會浪費時間。

(注意:不要在做完其他題目之後又忘記回來做這一題!)

2. 遇到比較難的題目(如三式判斷題、總結人物形象的題、總結文章主旨的長問答),不會做的可以先跳過。

題目順序與難度無關,不是越往後就越難的。遇到難題不會答可以先跳過不要浪費太多寶貴的答題時間。

四、乙部(文言文部分)解題建議

其實,乙部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目相對簡單,對考生而言最難的部分是看懂文章,看懂文章有以下幾個策略:

1.根據文章標題、註釋所蘊含的信息迅速猜測全文大意。

例:《說苑·立節》這一標題中,立節已表明文章和氣節、德行操守有關。

2.通過題目帶出的信息猜測文言文的大致內容。

例:由《說苑·立節》這一篇文言文中的題目「申鳴以孝聞名於楚國。試在首段中舉出一例,並說明為什麼從這件事可見他重孝。」及「在白公作亂一事中,申鳴面對什麼困境?」可大致猜測出文章主角申鳴面臨與「孝」有關的抉擇和困境。

3.通過上下文猜測文言文段落的具體意思。

4.遇到不懂得翻譯的字詞可以聯想成語進行猜測。

例:有學生不會翻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勸學》)中的「假」字,其實,只要聯想「假手於人」這一成語,就能猜測出「假」爲藉助的意思了。

初中文言文看不懂如何學?兩大技巧教你攻破文言文難關!

每逢九月開學季,剛升讀中學的學生便抱怨中文更難了,特別是中學文言文,使學生們聞風喪膽。無論接觸過文言短文的學生,還是只停留在古詩學習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死定了」!

巧用聯想法輕鬆「看懂」文言文

但是,剛升入初中的小朋友,往往看到文言文篇章中不懂的字詞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沒有耐心看下去。其實,想看懂文言文很簡單。同學們只要先翻譯認識的字詞,再聯繫上下文的相關語句,就能夠推敲出陌生詞彙的意思。

就拿《楊修之死》中的「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做例子,單看這句話學生會覺得一頭霧水,不知道「進」、「退」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時要做的,就是先把認識的詞逐個翻譯出來,把「勝」、「恐」、「笑」這些比較簡單的字詞先翻譯為「勝利」、「害怕」、「恥笑」,再到前後文中搜尋關鍵字眼「進」。

同學們會發現前文正好提到了「欲要進兵」,根據這句話,就可以推斷出「進」是「進兵」的意思。那麼,此處出現的「退」,自然就是「退兵」了,同學再聯繫已經認識的字詞,就能翻譯出這句話的大意為進兵不能取得勝利,退兵害怕被人恥笑。

因此,學生即使遇到沒有把握的詞語,也能通過在前後文中尋找相關的提示語句,聯繫前因後果再推測出陌生字詞的大意。這樣來看文言文,就好理解多了!

巧用保留法應對複雜句子

學生有時會遇到一些複雜的句子,摻雜了古代的人名、官名、地名、謚號等專有名詞,如《賣油翁》中的「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其實,這類句子更好處理,因為人名、謚號都無需翻譯。那麼,學生就可直接保留「康肅公」(謚號)、「陳堯諮」(人名),只需要翻譯「善射」是什麼意思就好了。

而「善射」就容易翻譯多了,「善」是常見的文言文字詞,在此處翻譯為「擅長」,「射」則根據後文的「發矢」(射弓箭)可得知是「射箭」,最後,再稍微調換一下語序讓句子更符合白話文的語序,整句話翻譯出來就是「康肅公陳堯諮擅長射箭」。

積累詞彙量、拓展閱讀是打好基礎的關鍵

當然,這些方法都建立在同學們已經積累了一定文言文詞匯量的基礎之上,而初中階段,正是同學們積累詞彙的關鍵時期。學生要從熟記課文中的字詞、句式入手,在溫書的時候,抓緊機會查漏補缺。

除了積累詞彙,同學們也要閱讀課外延伸的背景資料,才能攻克「推敲」作者用意的題型。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解答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明白作者的背景——東晉末年政局動蕩,民生凋敝,陶淵明不滿官場的腐敗黑暗,決心歸隱田園。所以,他的文章多是批判現實,寄託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而只有充分瞭解篇章背後的歷史背景,學生才能解答得又快又准!

當同學們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深入瞭解了文言文篇章的作者背景和歷史典故,在考試時就可以調動自己心中的詞彙庫,運用老師教授的文言文小技巧,輕鬆看懂文言文,衝刺高分!

【背作文書反而令小學生抗拒寫作?】兩大方法令子女快樂學習,提高寫作水平!

家長誤區一:背誦大量佳句和成語就一定能寫出好的作文嗎?

許多家長都反映子女對中文閱讀和寫作提不起興趣,只能要求子女背誦多些作文書上的佳句佳作,讓他們在寫作文時可以生搬硬套一些背誦過的優美句子,不至於腦袋空空寫不出東西來,避免作文時字數不足。

其實,這個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家長們可以試想一下,學生通過背誦的方式強行記住優美文段,既無法體會文章情感,也感受不到詞句之美,最後將別人的思維方式生搬硬套,培養不了自己的創作思維。

家長誤區二:修辭手法真的越多越好嗎?

許多家長都認為子女在寫作時修辭手法用得越多,文章越高分。在文章中大量運用修辭手法,這樣能展現出較好的寫作技巧,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

其實,修辭手法並非用得越多越好,修辭手法主要是用來潤飾文詞,讓文章變得更生動。過多濫用修辭手法只會適得其反,讓文章變得累贅,無法突出主要內容。如果無法準確地運用修辭突出內容,還會被扣分。

兩大方法讓子女快樂學習,提高寫作水平!

方法一:從簡單表達到自信寫作

寫作並非一蹴而就的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運用孩子已有字詞簡單表達自己所思所想。

在博學中文的課堂上,老師總是鼓勵孩子多寫隨筆,由表達個人情感開始建立孩子的寫作自信,不要讓孩子總認為自己寫不出東西來。老師會教導孩子如何能表達得更好一些,譬如加入更多情感的形容詞,形容事情或物件的形容詞。逐漸地,孩子便能自信地用文字表達個人情感。之後再逐步加入文體特點、結構等。當孩子能根據固定文體寫出個人思維,再加入適當的名言、佳句、修辭手法、成語,一篇好的文章便誕生了。

方法二:從廣泛閱讀開始積累詞匯量

寫作是表達個人所思所想的過程,因此,孩子不能只局限於閱讀別人的作文,畢竟那是別人的思維。家長可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圖書,科普、歷史、趣話,從興趣中獲得素材,累積素材,在加上個人思維創作,才能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獨一無二的創作

在博學中文的課堂上,老師除了讓同學閱讀範文,還結合圖片、短片讓孩子體會文中的事與物,而非讓他們憑空想像。只有讓孩子感受文章所表達的事與物是真實存在,並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

家長們也可以嘗試用這種方法引導子女感受文章中詞句的優美,將中文和日常生活經驗聯繫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小朋友們在閱讀文字時,腦中就會有畫面感,不光詞匯量大大增加,想像力也隨之提升了。

當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了寫作,同時又有一定的詞匯量基礎,已經能夠在隨筆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傳遞出來,在考試的時候,就算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寫文章,他們都會有內容可寫。平時上課時,老師再教他們如何用修辭、成語將文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覺得寫作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寫作水平就會大幅提升了。

erro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