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中的香港本土文化(節錄)

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初版於一九八四年,改拍為電影後對香港本地的懷舊風潮具有深刻的影響,李焯雄更稱《胭脂扣》「儼然開啟一大新文類(塘西文類)」八十年代後期的電影《胭脂扣》(1987)表露的懷舊感,除了受到八十年代前期的世界潮流影響,加上香港歷史環境的特殊因素,對九七回歸的不安感,於是,懷舊從「西式復古風」轉變為「中國式」,甚至進而「香港在地化」的懷舊,「雙妹嚜花露水」、三十年代的「塘西風情」皆是屬於老香港的代表。

除了《胭脂扣》,李碧華的多篇小說中皆充滿著懷舊情感,如以電車、雙妹嚜花露水等題材表達對老香港的眷戀,這些議題的背後,反映了生活步調快速的都市中,人心的荒涼與寂寞,於是人們產生對往昔美好事物的憶念。還有面對九七回歸的茫然,也讓港人遁入舊時的歷史記憶中找尋自我的定位。小說表露的懷舊情感進而帶出了今昔映照的香港生活,過去與現在不同的香港風貌呈現都市不同的生活步調、特色。小說中的懷舊情感究竟是怎麼樣?又反映了香港社會、文化上什麼樣的變化?這些都是本文討論的範圍。

開首部份,交代了如花和十二少在倚紅樓剛相識的場面。對白裡面俚語的運用,(例如「溫心老契」)讓我們知道場景正代表三十年代的老香港。十二少更為如花送上「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的對聯,相信這在八十年代,甚至現在的香港都是非常少見。根據香港歷史,倚紅樓的地理位置確實有跡可尋,它是以前一間位於石塘咀的妓院。石塘咀有「塘西風月」的稱號,妓院有數百間。而在1904年,香港第13任港督彌敦,更下令在石塘咀大規模開發色情事業。雖然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但當時的石塘咀的確有着這樣的過去。而《胭脂扣》這電影故事,亦是在這個歷史場景下所誕生的。

三十年代流行的文化詞匯,例如「埋街食井水」、「老鴇」都一一在倚紅樓對白裡出現。正如剛才所說,石塘咀倚紅樓的舊址,現在仍然可以追尋。此外,當時的粵曲及廣東大戲,都在《胭脂扣》裡巧妙地被重新再用。有如如花唱的《客逃秋恨》、十二少唱的《胡不歸》等,都是香港八十年代文化歷史的見證。

電車在《胭脂扣》中,承載了兩代人共同的記憶。男主角袁永定和女鬼如花的邂逅就發生在電車上。來自三十年代的如花面對現代香港石塘咀,景物的變化已不復記憶,唯有電車是所有改變中唯一不變的交通工具,但是出生於一九五八年的袁永定面對電車卻有一份感嘆:

「電車沒有來。也許它快要被淘汰了,故敷衍地悵惘地苟活著。人們記得電車悠悠的好處嗎?人們有時間記得嗎?」(《胭脂扣》,頁 16)

如花回到陽世中,闖入袁永定的生活中,那是忙得連電車優點也忘記的現代香港。當如花講述香港往昔美好的纏綿愛情,她義無反顧的愛使得袁永定和女友凌楚娟感動之餘,決定全力協助如花尋找十二少。最後如花發現十二少並未一同殉情而苟活至今,於是決定回到陰間,臨別前袁永定帶她搭乘電車,如花答應了並且說:「我最熟悉的也只是電車」(《胭脂扣》,頁 162)。

電車見證了從過去到現代的香港:

「不知道我再來的時候,還有沒有電車?」她(如花)也無限依依。

「也許還有。到妳稍懂人性的時候,便沒有了。」(袁永定)

「那有什麼分別?結果即是沒有。」(《胭脂扣》,頁 162-163)

幻想的瑰麗,現實的殘酷 --淺談《包法利夫人》中的現實主義

Renaissance College,Year 13 ,Joyce Li

前言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這部作品是一部在法國十九世紀的典型現 實主義文學,講述了愛瑪的一生。愛瑪本在農家出身,她因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同時亦幻想著童話式的愛情婚姻,因此兩度偷情。可這些行為並沒給她帶來幸福,更讓其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殺。福樓拜以愛瑪等角色平庸的一生來抨擊當時法國社會的腐敗,客觀敘述正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其中一項特徵。

現實主義是《包法利夫人》的最大特點。現實主義是以「再現」現實為基礎,反對浪漫主義,後來對於個人經驗、個人幻想的愈加強調,發展出一種重視理想和主體性的現實主義:顯示必然沾染主觀色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現實。而且,現實主義亦提倡作家需要按照生活的原有模式來進行創作,力求真實的再現現實環境中的真實人物,從而反映當時社會不同人物的典型性和時代性。

有學者曾說過「福樓拜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保持著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犀 利的批判,其作《包法利夫人》更是其參與社會剖析人生的最佳寫照。」因此,筆者認為 藉由此文本,福樓拜以擅長的現實主義手法把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糜爛,作出了深重的批 判,他亦藉書中角色的平凡經歷,敢於揭露法國資產階級中道德的淪陷和敗壞。

正文

一、福樓拜以現實為基礎的情節鋪排

福樓拜除了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的一生作為創作《包法利夫人》的題材,還在情節 方面也突顯他在作品中的現實主義。首先,主角愛瑪從小被送到修道院接受教人性包括愛的情感與肉體的需求,這些正常本能是不該受到社會規範,可修道院卻把其磨滅了。然而,愛瑪並沒因從小受到修道院的熏陶而消滅了追求愛情的本能,她從小愛讀小說和 詩篇,後來她讀了史考特的小說便開始迷戀貴族式的愛情:「化身成身材修長的貴夫 人……騎士……向自己飛奔而來。」,這些浪漫主義的書籍刺激了她內心浪漫的情懷,導致她以後與他人交往時,都幻想對方是位高權重的人。愛瑪總幻想過舒服的生活,可現實中 並沒有達到她的夢想——她一次次地變換情人總是使其理想落空。

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後,由拿破崙三世執政,建成了第二共和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由於拿破崙生於波拿巴皇族,因此貴族亦保留更多權利,故在愛瑪的幻想中,貴族是最好的對象,書中侯爵舞會是最好的證明。「就連砂糖,也比別的地方的砂糖更白更細。」 在舞會中,愛瑪被美好的物質所吸引,當查理去她身邊時,她認為只有貴族才配得上自己, 對查理喊: 「你會弄皺我的禮服!」在愛瑪的眼裡,舞會這般奢侈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理想生活。從這不對等的階級而看,愛瑪沒有清醒的意識,她以為嫁給豪門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 生。福樓拜清晰表現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愛瑪的悲哀,反映出十九世紀法國社會部分對物與慾 有所追求的人們的真實寫照。

二、福樓拜以現實為基礎的人物安排

身為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的福樓拜在文中當然也運用了現實主義的最大特點--以真實 的事件來敘述他所創作的故事。他在塑造愛瑪和包法利先生等角色的情節時,他引用了認識 的醫生歐解·德拉瑪,他就是包法利先生夏爾的原型。歐解所經歷的一生和夏爾是相應的, 歐解先和一位比他大六歲的寡婦結婚,寡婦去世後跟比他小十歲的農家女德爾芬·蒂麗葉結婚,而農家女就是愛瑪的原型。由於德爾芬天生貌美,受過修道院熏陶,但生性風流,嚮往貴族的生活模式,對婚後平庸生活感到厭倦和不滿,曾有兩次婚外戀,最後在精神的壓力下服毒自盡,這些有關德爾芬的經歷就是愛瑪的影子。

福樓拜這樣的人物安排能體現現實主義的特徵——「再現」現實為基礎,反映當時法國 的風尚。此外,作者亦在文中增加了名叫何麥的藥劑師,他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著包法利家族的興衰,亦揭露了社會的貪贓枉法、道德、漁業、橡膠和鐵路等問題。作者以這個角色的第三者角度間接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問題,從而抨擊當時的制度。

總結

總結而言,從愛瑪在情慾的自甘墜落中可反映出當時法國社會的女性情愛意識逐漸增 強,以及對繁華世界的奢華有著極大的渴望。另外,從作品中可看出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 的現實是多麼的讓人窒息和憤怒。福樓拜以現實主義對當時腐敗的制度和利己主義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最真實的揭露,揭示了人性的物化現象。

參考資料

  1. 陳楠,《包法利夫人》的現實主義特徵。戲劇研討,2008年。
  1.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于冬梅譯,世紀文選出版社,2011 年。
  1. 林麗容,論《包法利夫人》的情愛世界。藝文生活,2008 年。
  1. 王紅莉,《殘酷的寫實—從愛瑪的形象看福樓拜寫作藝術的獨創性》。西安教育學院學 報,2001 年。

 

【教師評語】

對作品主題作出了細緻全面的論述,也對作品中所表達的現實主義作出深入分析,並從作品人物的分析中反映了當時法國的社會問題,惟未能從作品分析中帶出小説與現實世界所詮釋的女性被物化的現象。

— 章謙老師

周耀輝〈眼眉調〉的歌詞解讀

〈眼眉調〉的歌詞風格古怪有趣,但歌詞的深層意思包含了詞人的一段感情。首先歌詞內容講述旅人在旅途中的遭遇,歌詞的首段﹕「就到終站了,沿路拍一輯彩照和旁人談笑。說到那次與你去看浪潮。情原來濃了的。說到這次我要四處傲遊,一身輕裝,偏偏不要當天給我的風衣和合照」這段歌詞出現了很多意象,「彩照」代表了旅人和另一半共同美好的回憶,水象徵著感情,我們的情緒不斷移動和流量。 因此,意味著旅人的一段感情已成過去。風衣代表了旅人和另一半共同的經歷,這些有苦有甜,整段歌詞結合,反應了旅人對於舊有感情的不捨,但卻帶有灑脫的矛盾思想,為了放下這段感情,所以孤身一人去旅行。

  「來到小城了 肥白鴿相當好笑,和途人談笑,說到那次你要送我字條,情原來完了。說到這次我要四處傲遊。風光山色 多麼嬌俏,參觀高壯的風車和候鳥。」第二段歌詞人講述旅人來到小城,欣賞著沿途的風景,「肥白鴿相當好笑」,其實表達了旅人的心情輕鬆,似乎能放下一段舊有的感情,白鴿在古巴比倫時,代表著愛情的使者,詞人借白鴿來開一玩笑,來反應旅人的輕鬆的心情,而候鳥代表著掛念,因為候鳥每到冬季都會返回原居地,所以小城並不是旅途的終結。而風車的意象暗示了荷蘭,詞人周耀輝曾應感情問題,旅居荷蘭一段時間。有可能歌詞反映了詞人的心聲。

 「 和別人說笑,但是我依稀更寂廖和別人說笑,但是我知你眼眉調。疲倦了,到夜了,再到清吧中高叫,誰都不要,生啤更重要, 我面對過路客。說一說心中心中多悲傷,還在笑。」這一段歌詞表達了旅人心情的轉變,和別人說,但自已心情卻一點不開心,帶有背人歡笑,心裡愁的意思。身心疲倦,夜深便去處清吧中發洩自已內心的幽怨,旅人對著過路客訴說著心中的悲傷,一邊說,一邊笑。這笑是苦笑還是灑脫的笑,旁人並不知道,也只有旅人自已知道。這歌詞中的旅人我認為是指詞人,詞人當時感情受傷,去荷蘭治療情傷。整首歌詞都反應了詞人對舊有感情的不捨。

 「就快清場了,和熟客吹噓生肖,如孩童微笑,說到那次看相太過無聊。情仍然完了,我再說笑與你去到盡頭。今天今天,單單需要一張高貴的金卡和護照。」第三段的歌詞講述了旅人心情有一點釋懷,過路客也變成了客,旅人的心情和孩童一樣的天真。金卡的象徵意義代表了財富,護照的象徵意義代表了個人的身份的肯定。兩者結合代表了旅人舊有感情的放下。

  最後一段歌詞「今天更重要,我望向美麗處有一扎七色七色鬱金香還在笑。」這和上段歌詞看似矛盾,剛放下了,但卻又不捨得。七色鬱金香的花語代表了我愛你。整段歌詞反應了詞人對舊有感情的不捨,只有刻骨銘心的感情才會令人想放下,但卻不捨放下這種矛盾的思想才會出現。整首歌詞,詞人借旅人來表達了自已對感情的看法。

 

章謙 老師

參考資料

HUANG

黃志華著, 《香港詞人詞話》 ,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ZHU

朱耀偉著,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黃霑〈滄海一聲笑〉的歌詞解讀

  〈滄海一聲笑〉由黃霑所填詞作曲,為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笑傲江湖》是江湖高手金盆洗手後,退出一切紛爭,和知己、知心、知音、摯友合奏的歌。這首曲上有兩大可能。一是極深奧。非有極高功夫,根本彈奏不來。一是極淺易,連小孩都會。但一經高手演出,其韻味也超凡入聖,有如天籟。「大樂必易」正是這曲的創作啟發,而這首相歌的歌詞解讀都有很多不同的意思,首先,便是〈滄海一聲笑〉,「滄海」是指一望無際的大海,而「一聲笑」是指笑聲,我認為「滄海」是世上無窮無盡的煩惱,這些煩惱包括生離死別,爭名奪利等。「一聲笑」是指笑聲是看透了世上的一切,悟透了一切後有感而發的,以一笑解煩惱。

   歌詞首段的「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中,「滄海」和「一聲笑」的主語位置非常玄妙,可以是「滄海」,也可以是「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按字面很難解釋,其實看完電影,心中應該會有一股豪邁之氣,想想人生一世,貪圖富貴,權利,武功,到頭來失去所有,一場空,還不如享受人生的快樂,「滄海一聲笑」,我的理解那是一種境界,「滄海」象徵著大千世界,喜怒哀樂及無盡的欲望,那個笑聲是看透了,悟透了一切後有感而發的,透著豪邁與一絲嘲笑。「滔滔兩岸潮」中白浪滔滔,歌詞中是指連綿不斷的世俗煩擾。如白浪一樣,一浪接一浪,永無止盡。

  「兩岸」其實在歌詞中指正與邪。世上的正與邪誰能去分清楚?電影中曲陽與劉正風好一正一邪,他們結為好友,他卻為正道所不恥,所以正與邪看似對立,但其實可以共存,「滄海」與「兩岸」這兩個意象可以並存,但可以不同時發生。「浮沉隨浪,只記今朝。」人生在浪裡浮浮沉沉,如看透了世事一般,輕舟隨浪升降。代表人生際遇隨波逐流 ,不必執著。而只記今朝代表只記得今天的逍遙自在。這是一種灑脫人生觀的表現。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幾多嬌。」這幾句歌詞富有詩意,用詞華麗。「蒼天笑」是指蒼天,上天都在笑看世人在紅塵中尋找煩擾。「紛紛世上潮」是指世上紛紛的煩擾。現實社會中,每一天都重演著悲歡離合,爭名奪利之事,世人都覺得麻木了,而上天就笑看著世間的煩惱。這真是帶有一點黑色幽默的意味。「誰負誰勝出,天知曉」這一歌詞反映了世上真正的勝負? 誰能做出判斷,有得必有失。世人難以去判斷。故此就交通給上天來做裁判。社會上的是非黑白根本都是主觀上的判斷,每個人都帶著自我的價值觀去審理事物,對錯只是建立在自已的利益之上。所以只有上天才能知道真正的勝負。「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幾多嬌中」:「江山笑」是指風雨擊落在江山的土地與事物上時,發出了聲音。 「煙雨遙」是指像煙霧那樣的細雨飄蕩著。歌詞中的煙雨表示著是非善惡的朦朧。濤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濤浪淘盡英雄」對「滔滔」、「誰勝誰負」的否定,爭名奪利,最後也只是給白浪蓋盡。其中「浪淘盡」是借用於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其實整首歌詞的意境與〈念奴嬌•赤壁懷古〉有點相似,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一時多少豪傑… …人生如夢和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濤浪淘盡紅塵俗事幾多嬌… …」,兩首詞的意境都帶有看透人生世俗之事,都表達了一種灑脫的人生觀。

  歌詞中的「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賸了一襟晚照。」,「清風」在古人稱脫世俗的人為清風。即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清風笑」是對前面「江山笑,蒼天笑」的回應。這 一笑,是無奈的笑,無人回應,因此只有寂靜。「豪情」是指俠士,性情上的瀟灑。賸 :與剩相通。「晚照」指夕陽。大俠的身影在向晚日照的輝映裡,意象是動人地優美。但豪情與晚照相對比,確帶有孤單與悲涼 。只有自已看透了世事,眾人皆醉我獨醒,此情誰訴 ?這句歌詞的布景有一點蒼涼。最後尾段的歌詞「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癡癡笑笑。啦。」回應了整首歌,其中,「蒼生笑」指眾生都在笑看世俗紅塵,天下皆笑,寂靜不在。「蒼生笑」回應了之前意象:看吧,蒼天笑;看吧,江山笑;看吧,清風笑;看吧,連蒼生都在笑!它們笑得如此灑脫,如此自然,自由而又無拘無束。滄海一粟的我們,又何必自尋煩惱。癡癡笑笑:字面意思解傻笑,大俠得一知已,相忘江湖。(江湖二字,拆開來是三江五湖。但二字組成一詞,則涵義多矣。行走江湖,舊指禪者雲遊四方參禪悟道。 )這種傻笑是心情展露在顏面之上,自然是忍不住真實的笑意。「啦」表示喜悅、讚歎。由心而發的真性情:逍遙自在,不拘於世俗紅塵之中。

  《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中,寫出了知音那種生死只見肝膽相照的氣魄和品性。也表達詞人灑脫傲世的人生觀。〈滄海一聲笑〉這首歌值得現今香港人的反思。

 

章謙 老師

 

參考資料:

HUANG

黃志華著, 《香港詞人詞話》 ,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

黃志華,朱耀偉著, 《香港歌詞八十談》 ,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1 。

ZHU

朱耀偉著,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香港,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1。

閱讀全文 黃霑〈滄海一聲笑〉的歌詞解讀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