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佳作分享比賽】小學初級組優異獎作品

《圍棋真好玩》

王浩軒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二年級

在我六歲的時候,爸爸介紹了圍棋給我認識。

一開始我們在網上觀看下圍棋的規則,然後我開始學下九路棋盤。爸爸還介紹了日本動畫片——《棋靈王》給我看,令我對圍棋更加愛不釋手。

為了加深對圍棋的了解,我參加了圍棋社的課程,每個星期天,我都很期待上圍棋課。我還參加了第一次圍棋比賽,雖然我輸了,但是我沒有氣餒。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我終於在第二次比賽中取得了亞軍,段位還升了一級呢!

我想說:圍棋真好玩呢!

博學中文22-23年度佳作分享比賽頒獎典禮已於3月12日在中環大館圓滿舉辦!番禺會所華仁小學二年級王浩軒同學在此次佳作分享比賽中表現優異,榮獲小學初級組優異獎!王同學的作品《圍棋真好玩》收錄於博學中文佳作作品集《自華集》中。

面試心「驚」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首四句經文。《心經》對很多佛教徒來說,是平安的來源。唸好《心經》,就自然可以處變不驚。面試對於成年人來說,可算是一項經常要面對的挑戰。轉換新工作,職位晉升,甚至申請外國簽證等,也要參與面試,所以成年人對面試不會感到陌生,或多或少也有點經驗。但是,對於一位十一二歲的孩子,要面對面試的挑戰,又會是「心經」還是「心驚」呢?

    現時中學取錄學生的其中一項工具,就是面試。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大部分同學在參與面試時都會表現得燥動不安,除非他對面試的結果毫不關心。他們表現出來的態度多數是「驚」。「驚」說錯話,「驚」不知如何表達,「驚」不明白面試官的問題,諸如此類。既然如此,為甚麼中學不利用其他工具評核學生的能力,例如筆試或只看小學成績表去取錄學生?其實,教育局已明文規定,不容許中學進行筆試(當然仍會要求學生提交成績表作為錄取準則之一),於是面試就成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但是,孩子參與面試的經驗有多少,相信只是鳳毛麟角。

   

為使孩子熟習如何應付面試,適當的訓練不可少。只有「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孩子空槍上陣迎戰面試,只會成為炮灰,壯烈犧牲。在反覆練習下,提升面試的自信心,讓孩子擺脫「心驚」,才是正確的方法。除了參與專業的面試訓練外,家長也可以協助孩子掌握面試的技巧。其中一項我建議家長可以常和孩子練習的是,鼓勵孩子多發問及多發表意見。平日可以選取社會或世界發生的時事,與孩子開放地討論。其次,多鼓勵孩子多閱讀,多看書,建立自己的字詞庫,有助面試時更精準地表達意思。

    現在,直資中學的面試多數在官津中學舉行面試前已舉行。縱使並不打算入讀直資中學,我也建議家長為孩子選報一兩間,因為孩子可以透過參與直資中學的面試獲取實戰經驗,將來參加心儀官津中學的面試就更能得心應手。

孩子升中,爸媽冇得鬆

    大家好,我是杜SIR,大家也可以叫我伊藤SIR!不過,我不是日本人,但這個稱號背後是有意思的,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蹤橫教育界三十多年,其中十九年擔任小學校長。無論我的角色是教師或校長,一直以來在學校負責升學方面各項大小事務,所以,對於升學也算略有心得。很高興得到博學教育集團邀請,讓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點滴,共同為孩子成長而努力。

       今次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升中,爸媽冇得鬆」。不知道大家對孩子即將面對升讀中學有甚麼感受呢?我數十年來接觸無數家長,普遍家長都如主題所說,面對孩子升中絕對不輕鬆。家長緊張的程度,猶如面對刺激的世界盃球賽,對於能否成功入球總感到患得患失(現在多了VAR),直至確認入球才鬆一口氣。同樣地,家長由填表申請、面試以至選校,均感到患得患失,直至放榜一刻得悉入讀心儀中學才可以如釋重負。

    其實,可以讓「孩子升中,爸媽好輕鬆」嗎?相信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升中,總不會完全放鬆下來。不過,我建議家長可以稍為輕鬆一點去面對。要輕鬆面對,首要是要認識清楚整個升中流程,了解每個程序要注意的地方,從而作出最佳的配合。俗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熟悉要對付的對手,才可以穩操勝券。那麼,家長應如何去了解升中呢?我建議大家留意博學新推出的「升學之道」,我會和大家分享有關升中的實務工作,還有選校的錦囊。

    先和大家分享升中的簡單流程,就是「選校、面試、等放榜」。無論家長屬意的學校是直資中學或官津中學,第一步就是要作出挑選。總不可能選報全港的中學,那就要作出取捨和選擇。如何作出取捨,就要從孩子的能力和學校網的分佈作出考慮。

    第二步是面試。在首階段中,中學會要求選報的學生參與學校安排的校本面試,以作篩選。如何令孩子在面試中脫穎而出?如何裝備孩子輕鬆而有自信地參加面試?那就需要從訓練入手。

    第三步是等放榜。如何調整自己和孩子的心情面對放榜?在派位結果未如願時,如何為孩子作好叩門的準備?這些都要早些步署好,以最佳的狀態繼續接受挑戰。

名幼稚園出身就能入讀名校?推薦信是叩門階段的「救命稻草」?升小家長須知兩大升學誤區!

家長誤區一:名幼稚園出身對申請名校一定有幫助?

許多家長都認為名幼稚園出身的小朋友升讀名校的成功機率更大。其實,名幼稚園出身未必對申請名校有幫助,關鍵還要看家長所申請的名校是什麼背景。

一般而言,所申請的名校是私立或直資學校,名幼稚園出身的背景就可能有一些優勢。因為直資和私立學校會組織多輪面試,部分學校不但要孩子參加面試,以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發展,還要家長參加面試,讓學校更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否匹配,從而挑選「志同道合」的家長。

例如,拔萃女小學的面試基本都是以聆聽測試、玩遊戲等形式進行,考察申請學生對中英文故事的聽說能力以及玩遊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而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近年的面試問題基本都是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經驗來設定,在疫情期間曾要求學生拍攝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短片,觀察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待人接物的態度等。首輪面試後,入選第二輪面試的學生及家長亦會獲邀與校長及老師見面,交流教育理念。

由於名幼稚園在課程設計、教學資源這些方面可能更為豐富,更能照顧到小朋友的全面發展,孩子們可以在面試時多表現自己在名幼稚園學習到的技能,家長在面談時也可以多突出子女這方面的優勢,爭取較高的面試分數。

但是,對於申請名官津學校的學生而言,名幼稚園出身的背景就沒有優勢,因為官津學校在自行分配階段會按照既定的程序(如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學位,在統一派位階段的收生也會經由電腦派位進行分配學位,在這兩個階段的招生過程中,官津學校也不可進行任何形式的筆試或面試。如果學生想要發揮名校優勢,就只有在叩門階段的面試才可能有機會表現出來

(圖源:教育局官方網站)

家長誤區二:叩門階段請校長或專家為子女寫推薦信有用嗎?

在叩門階段,許多家長都會請專家、校長為自己的子女寫推薦信爭取錄取機會,甚至有家長去找神父、議員寫推薦信。雖然推薦信能從側面體現小朋友某方面的長處,不可以說一點作用都沒有,但家長們也需要明白,推薦信並不能作為叩門階段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救命稻草」

曾經有家長抱怨,準備好了叩門信和推薦信,但去到心儀學校後,連取得申請表格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在叩門階段,學校的老師會收到大量的推薦信,但學校收生的標準主要在於小朋友的學業成績、綜合能力及面試表現,最後才會看推薦信。部分學校還會訂立收生的最低標準,比如有些學校會規定申請學生的某一科分數一定要達到某個等級,如果低於這個收生標準,學校老師可能根本不會看推薦信。

據教育局最新公佈的數據,今年有43755名兒童競爭官立及資助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僅有21724名兒童獲派,餘下兒童則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勢必有不少學生不滿意所分配學位,在叩門階段會積極爭取入讀心儀學校,可見競爭之激烈。

在如此局面下,推薦信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只能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家長與其把希望放在靠關係寫的推薦信,不如提早諮詢專業的升學專家,為子女做好有系統的面試準備工作,讓子女在面試時能夠以更精彩的表現得到心儀學校的關注,提高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成功率。

初中文言文看不懂如何學?兩大技巧教你攻破文言文難關!

每逢九月開學季,剛升讀中學的學生便抱怨中文更難了,特別是中學文言文,使學生們聞風喪膽。無論接觸過文言短文的學生,還是只停留在古詩學習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死定了」!

巧用聯想法輕鬆「看懂」文言文

但是,剛升入初中的小朋友,往往看到文言文篇章中不懂的字詞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沒有耐心看下去。其實,想看懂文言文很簡單。同學們只要先翻譯認識的字詞,再聯繫上下文的相關語句,就能夠推敲出陌生詞彙的意思。

就拿《楊修之死》中的「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做例子,單看這句話學生會覺得一頭霧水,不知道「進」、「退」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時要做的,就是先把認識的詞逐個翻譯出來,把「勝」、「恐」、「笑」這些比較簡單的字詞先翻譯為「勝利」、「害怕」、「恥笑」,再到前後文中搜尋關鍵字眼「進」。

同學們會發現前文正好提到了「欲要進兵」,根據這句話,就可以推斷出「進」是「進兵」的意思。那麼,此處出現的「退」,自然就是「退兵」了,同學再聯繫已經認識的字詞,就能翻譯出這句話的大意為進兵不能取得勝利,退兵害怕被人恥笑。

因此,學生即使遇到沒有把握的詞語,也能通過在前後文中尋找相關的提示語句,聯繫前因後果再推測出陌生字詞的大意。這樣來看文言文,就好理解多了!

巧用保留法應對複雜句子

學生有時會遇到一些複雜的句子,摻雜了古代的人名、官名、地名、謚號等專有名詞,如《賣油翁》中的「陳康肅公堯諮善射」。其實,這類句子更好處理,因為人名、謚號都無需翻譯。那麼,學生就可直接保留「康肅公」(謚號)、「陳堯諮」(人名),只需要翻譯「善射」是什麼意思就好了。

而「善射」就容易翻譯多了,「善」是常見的文言文字詞,在此處翻譯為「擅長」,「射」則根據後文的「發矢」(射弓箭)可得知是「射箭」,最後,再稍微調換一下語序讓句子更符合白話文的語序,整句話翻譯出來就是「康肅公陳堯諮擅長射箭」。

積累詞彙量、拓展閱讀是打好基礎的關鍵

當然,這些方法都建立在同學們已經積累了一定文言文詞匯量的基礎之上,而初中階段,正是同學們積累詞彙的關鍵時期。學生要從熟記課文中的字詞、句式入手,在溫書的時候,抓緊機會查漏補缺。

除了積累詞彙,同學們也要閱讀課外延伸的背景資料,才能攻克「推敲」作者用意的題型。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解答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明白作者的背景——東晉末年政局動蕩,民生凋敝,陶淵明不滿官場的腐敗黑暗,決心歸隱田園。所以,他的文章多是批判現實,寄託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而只有充分瞭解篇章背後的歷史背景,學生才能解答得又快又准!

當同學們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深入瞭解了文言文篇章的作者背景和歷史典故,在考試時就可以調動自己心中的詞彙庫,運用老師教授的文言文小技巧,輕鬆看懂文言文,衝刺高分!

【背作文書反而令小學生抗拒寫作?】兩大方法令子女快樂學習,提高寫作水平!

家長誤區一:背誦大量佳句和成語就一定能寫出好的作文嗎?

許多家長都反映子女對中文閱讀和寫作提不起興趣,只能要求子女背誦多些作文書上的佳句佳作,讓他們在寫作文時可以生搬硬套一些背誦過的優美句子,不至於腦袋空空寫不出東西來,避免作文時字數不足。

其實,這個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家長們可以試想一下,學生通過背誦的方式強行記住優美文段,既無法體會文章情感,也感受不到詞句之美,最後將別人的思維方式生搬硬套,培養不了自己的創作思維。

家長誤區二:修辭手法真的越多越好嗎?

許多家長都認為子女在寫作時修辭手法用得越多,文章越高分。在文章中大量運用修辭手法,這樣能展現出較好的寫作技巧,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

其實,修辭手法並非用得越多越好,修辭手法主要是用來潤飾文詞,讓文章變得更生動。過多濫用修辭手法只會適得其反,讓文章變得累贅,無法突出主要內容。如果無法準確地運用修辭突出內容,還會被扣分。

兩大方法讓子女快樂學習,提高寫作水平!

方法一:從簡單表達到自信寫作

寫作並非一蹴而就的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運用孩子已有字詞簡單表達自己所思所想。

在博學中文的課堂上,老師總是鼓勵孩子多寫隨筆,由表達個人情感開始建立孩子的寫作自信,不要讓孩子總認為自己寫不出東西來。老師會教導孩子如何能表達得更好一些,譬如加入更多情感的形容詞,形容事情或物件的形容詞。逐漸地,孩子便能自信地用文字表達個人情感。之後再逐步加入文體特點、結構等。當孩子能根據固定文體寫出個人思維,再加入適當的名言、佳句、修辭手法、成語,一篇好的文章便誕生了。

方法二:從廣泛閱讀開始積累詞匯量

寫作是表達個人所思所想的過程,因此,孩子不能只局限於閱讀別人的作文,畢竟那是別人的思維。家長可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圖書,科普、歷史、趣話,從興趣中獲得素材,累積素材,在加上個人思維創作,才能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獨一無二的創作

在博學中文的課堂上,老師除了讓同學閱讀範文,還結合圖片、短片讓孩子體會文中的事與物,而非讓他們憑空想像。只有讓孩子感受文章所表達的事與物是真實存在,並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

家長們也可以嘗試用這種方法引導子女感受文章中詞句的優美,將中文和日常生活經驗聯繫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小朋友們在閱讀文字時,腦中就會有畫面感,不光詞匯量大大增加,想像力也隨之提升了。

當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了寫作,同時又有一定的詞匯量基礎,已經能夠在隨筆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傳遞出來,在考試的時候,就算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寫文章,他們都會有內容可寫。平時上課時,老師再教他們如何用修辭、成語將文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覺得寫作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寫作水平就會大幅提升了。

error: